5.面试准备

笔试通过后,大约有1~2周左右的准备时间。面试环节有2个关键的地方。

第一是务必事前练习,而且是反复多练。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口语很好可以应付、或者觉得现场自然发挥就好,实际上不练习的后果更多是导致落选、失败。因为一是现场可能会各种紧张或者有突发情况发生。二是在众多的优秀竞争对手存在时,你怎么能保证一定合格。所以只有勤加练习。这一点,很多语言学校都有面试的指导和练习。在通过笔试后最好将面试日程和指导面试的老师详谈,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。

第二是着重研究计划书。也就是面试的内容,一般大学院面试老师在3~5人(修士,博士面试的话老师在7~9人),所以气氛是很紧张的。面试的必问的内容有3个方面。

  • 自我介绍(2-3分钟)
  • 关于个人的问题(留学的原因。选择本大学的原因。是否打工、学费等经济来源。)
  • 专业问题(主要是依据研究计划书。另外、有些老师会问1~2个专业问题。)

7、关于联络教授

联络教授并不是必须的环节,直接报考是完全ok的,在整个报考过程中,其实并不会对你考试有太大的影响。

说到联络教授的时机,在申请之前联络和在申请合格后、笔试之前联系的情况比较多。申请之前,主要表明自己想报考该教授的研究生,征询是否接收并希望给予指点。笔试之前联系的话,主要标明自己报考的教授是他、现在已通过申请,接下来面临笔试和面试环节、希望老师能推荐几本阅读的书籍。※而笔试通过后,面试之前一般不建议联络教授。因为面试环节你报考的教授将是你的主审官,为了避嫌,所以最好在面试之前一段时间不要联络教授。

一般大学的网站,各个专业下面会有一项“讲义内容(シラバス)”里面,通过输入教授的姓名可以查找到,教受科目、教学方法、学习内容和教授的邮件,联系教授的话,直接发到该邮箱,一般情况下,教授每日会多次检查邮件。

但也不是所有的教授都会回复你,处于个人喜好或者学校规定等等,往往很多情况下是得不到教授回复的。遇到这种情况,不要灰心丧气、也不要自己胡乱猜想,因为这是很正常的情况(试想如果有陌生人忽然发邮件给你,说希望你给予关照指点的话,想必你也不会理会的吧)。继续按照你之前的预定报考即可。

关于给教授写信的内容,第一封邮件要简单明了,说明自己的身份、联系的目的,另外邮件要附上(添加附件)自己的履历和研究计划书。主邮件不要说的太罗嗦,如果教授有兴趣的话会看你添加的附件。

8、入学后如何上课

关于研究生的生活,一般学校要求2年修满30学分。一门课程一年(通年)是4学分。一般情况下,第一年尽量多修学分,大约上5-6门课程,这样第二年只需上2门课、就会有更多时间写毕业论文。

上课的形式根据老师的风格会有所不同,大多数情况下,老师会指定教材或者是资料,然后由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轮流讲课,这种情况下会在最初的几节课分配每个人将哪章的内容,当然老师会将第一节课给学生做示范。之后同学讲课时,一节课1个半小时,多半时间是同学讲课,其他同学会轮流提问由讲课同学讲解作答,最后老师会补充讲解等等。所以每节课之前,其实还是要准备很多内容的,特别时日语没有把握的同学,可能会花更多时间。

不过也有一些课程,会像国内大学上课一样,老师讲课、学生只听课即可,主要还是看老师的风格。相对后者可能轻松一些,但前者非常能锻炼能力。期末考多是写报告(レポート)的形式,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期末报告的大概内容,可以平时留意准备一些资料,最后会轻松一些。因为期末如果5、6门课程同时要求提交报告的话,是非常痛苦的事情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